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摸底工作正如火如荼进行中。从50后到90后,朝晖街道稻香园社区的普查员们每天走街串户,一次一次敲开居民的家门,记录下一页又一页信息。
50后楼道长,分秒必争的忙碌行程
以吴沄、戎绍璞为代表的人普志愿者,她们多数是小区楼道长,熟悉邻居情况,成了这次人普工作的“群众力量”。
吴沄、戎绍璞在与指导员沟通普查事宜
阿姨们的行程排得满满的:利用原住民优势,晚上入户双职工家庭,一大早来社区和分管社工核对录入情况。接着去菜场,买洗烧,完成一家人的伙食。竖起耳朵、眼观六路,一旦发现出租房人员现身,立即出动,上前询问,争取自主申报,遇到难题咨询指导员,或者拉着租客来社区现场填报。下午阿姨们又会来社区,交流入户经验,核对准确率,确认下一个“目标家庭”。

吴沄
社工们加班,阿姨们也没有歇着,时常来社区关心进度,帮助解决需要晚上入户的家庭。阿姨们分秒必争,还别说,50后志愿者杠杠的!吴沄的自主申报率达42%,戎绍璞的自主申报率高达85%。

戎绍璞
“60后”热心居民,高层住户手机申报率高
除了楼道长积极参与了本次人普工作,许多热心的普通居民也活跃其中,稻香园两幢高层的普查员顾慕延、姜珍就是其中的佼佼者。她俩一个57年一个75年,是平均年龄66年的“60后”有缘姐妹花。

顾慕延在请教指导员手机申报
57年的顾慕延阿姨为人热情,在人普指导员冯玲的动员下,爽快地答应了担任耀江高层的人口普查员。平时微信用得溜溜的她,对于这次普查使用手机录入不在话下。她鼓励居民积极选择自主申报,并且现场指导居民完成申报流程。当申报遇到问题时,她也实时通过微信联系指导员,及时处理问题。

姜珍在指导居民自主申报
75年的姜珍负责另一幢高层人民大厦的普查。年纪相对较轻的她手机操作更加熟练,自主申报率也更高。并且她每晚都会整理走访录入的居民情况,和指导员线上交流申报进展以及第二天准备走访的住户,认真的态度让人点赞!
70后卸任书记,站好最后一班岗
明年即将退休的社区前任书记吴萍,翻看着厚厚的住户登记簿,这些平日积累的资料积累派上了大用场。出租房的住户信息登记是一大难题,晚上7点多,吴萍还跑到租客集中工作的洗脚店里,耐心排查6位租客的信息,帮助自主申报。时间急,任务重,早上8:30到晚上8:30,吴萍连续5天每天工作12小时。10月25日前,所有的住户全部录入短表,提前完成任务。

吴萍在整理资料
被笑称“稻香园好声音”的她,还积极做好宣传工作,每晚小区都回荡着她甜甜的声音(喇叭录音宣传):人口普查,利国利民……
80后社工们,人口普查的主力军
社工无疑是最了解居民情况的人群。稻香园社工主力军是一群80后,副主任李晶是人普负责人,遇到疑难杂症,大家也习惯在她那儿“专家门诊”。她每天给大家“打鸡血”,“加油!争取提前完成任务!”“目前我们是自主申报率最高的!”新书记沈韬文笑脸盈盈,每人递上一罐他自备的番茄汁:“补充营养哦,最近辛苦啦!”

“80后”在潮王村楼幢间摆摊
为了尽快完成普查工作,提升自主申报率,80后社工们绞尽脑汁:在潮王村楼幢现场摆摊、在北区保安门岗驻守、积极与中介联系了解租客情况……八仙过海,各显神通,是交出满意答卷的主力军。

“80后”在北区保安门岗驻守
90后小年轻,人普是难忘的历练
这次普查员中有4位90后:1位新社工,3位大学毕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志愿者。他们对社区工作不熟悉,但是工作劲头一点儿也不差。志愿者下了班就往社区跑,社工指导员带他们敲门入户,手把手指导现场操作。年轻人学得快,自主申报率也特别高。入户中偶尔遇到一两户不太配合的,他们心态特别好,自我调侃一番,搞得住户也不好意思为难,乖乖配合普查。90后们说,“人普,是我们接触社会的一次难忘历练。”

“90后”入户登记
稻香园社区全体普查人员开足马力,日夜兼程,全体居民通力配合,大力支持,社区人口普查工作进展迅速。大家对接下来的正式登记收关、长表调查、比对复查环节信心十足。